新聞中心
暫無數(shù)據(jù)

什么是氧化石蠟皂?
氧化石蠟皂作為氧化礦的捕收劑在我國已有近60年的歷史。由于其高捕收能力,它仍然是許多礦物浮選的主要劑型。
氧化石蠟皂為紅褐色,膏狀或粉狀,易溶于水,主要用作有色礦物、黑色礦物和非金屬礦物的捕收劑和起泡劑。適用于磷礦(火山巖、膠磷礦)、鎢礦(鮞狀鎢、白鎢礦)、螢石、鋰輝石、軟錳礦、赤鐵礦、鋁土礦等。也可用作混凝土發(fā)泡劑。
由于氧化石蠟皂含有長鏈脂肪酸,可以與各種礦物金屬表面形成絡(luò)合物,可以大大提高礦物表面的疏水性,同時還具有發(fā)泡性。因此,它可以替代各種脂肪酸皂的陰離子捕收劑,用于各種礦產(chǎn)品的浮選過程。
主要化學反應式為RH+O2→RCOOH。
一部分是:RH+O2→RCHOHCOOH和RCHO等。,也就是說,石油蠟被氧化生成脂肪酸,其中一部分可以生成羥基脂肪酸、脂肪酸酮、醛等。在反應過程中,石油蠟的長鏈會斷裂,變短。
氧化石蠟皂的生產(chǎn)條件:
1.氧化:在較高溫度下開始激發(fā),加入一定量促進反應,然后在150℃下吹氣,直到酸值達到一定值。(如酸值達到70左右),收率可達95%左右。
2.皂化分離:將氧化石蠟皂溶液放入皂化釜中,在90-95℃下加入,皂化后加入稀釋分離,得到第一種不皂化物(上層),收率約25-30%。主要成分是醛、酮和未反應的蠟。
3.氣化分離:將皂液放入360℃-400℃的氣化爐(管式爐也可)中,每兩次分離出不皂化物,收率20%左右,主要成分為醇類,最后得到比較純的氧化石蠟皂)。
相關(guān)新聞